• 站內搜索
    聯匯官微

    掃一掃關注我們

    “雷鋒車”走過50年

    一輛輛“雷鋒車”承載著一個港口崇德向善、忠誠奉獻的責任擔當,一代代“雷鋒車”志愿服務者用樂于助人、不求回報詮釋著雷鋒“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碼。五十年風雨歷程,山東港口煙臺港一代代客運人堅持學雷鋒作貢獻,用堅守與傳承,讓環渤海灣魯遼 “黃金水道”往來的旅客們感受到春風般的溫暖。

    每一輛雷鋒車,是志愿服務的初心

    “我父親以前是第一代‘雷鋒車’志愿服務者,每次給我講述那段往昔歲月,父親都特別激動。他說,當時全國掀起‘向雷鋒同志學習’熱潮,他們便義務幫助行李多的、帶小孩的、年老體弱的旅客搬運行李,那時候大家都搶著來?!睙熍_港客運站“雷鋒車”志愿服務者胡永廣介紹說。

    1970年,煙臺港客運站候船廳及廊道建成投用,匆忙趕著坐船的旅客拎著大包小包,穿梭在客運站售票廳與候船廳之間的架空客運長廊,上樓、下樓。 

    1973年,在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十周年的一次黨支部會議上,煙臺港客運站全體黨員一致提議用手推車幫助旅客運送行李。從此之后,只要一有船期,煙臺港客運人自發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就會推著一輛輛鐵質平板車為旅客搬運行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失明的龍口市曲春平老人每年都要經煙臺港客運站前往大連五六次,每次到港后,聽見吱嘎吱嘎的聲音,老人便知道“雷鋒車”志愿服務者來幫他了,還是用那輛吱呀作響的平板車將他送至檢票口。每次老人都說,“雖然我的眼睛看不見,但我知道它的名字叫‘雷鋒車’!”

    吱呀作響的雷鋒車在老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220米的長廊,“雷鋒車”架起了客運服務人員和旅客心連心的橋梁。 

    從此,煙臺港的“雷鋒車”因為深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而成為煙臺港文明服務的閃光品牌,“南有楊懷遠的小扁擔,北有煙臺港的雷鋒車”一度享譽全國交通行業。

    600余名志愿服務者愛心接力

    五十年寒來暑往、光陰荏苒,“雷鋒車”也在不斷迭代升級,到現在已發展到第五代,車身從一輛藍色鐵制平板推車已經升級為輕快便捷的航空式手推車和嬰兒專用車。一代代煙臺港客運人從未停下推動雷鋒車的腳步,先后600余名志愿服務者愛心接力,傾情奉獻,累計服務時長13萬小時,行程60余萬公里。

    1992年,第一代“雷鋒車”志愿服務者胡龍照退休時,他的兒子胡永廣進港從他手中接過雷鋒車,這也成為承載父子兩代客運人的精神傳承和服務情結。

    2022年,已經推了32年雷鋒車的胡永廣,將“雷鋒車志愿服務隊”這面鮮紅的旗幟傳至新一代青年勞模孫園娜手中,也將從父輩傳承下來的精神感悟傳遞給新一代“雷鋒車志愿服務者們。他說,“服務無小事,雷鋒車推送的不僅是行李,更是客運人竭誠奉獻、熱忱服務的雷鋒精神,我們客運人要將雷鋒精神代代傳承,將雷鋒精神和志愿精神體現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實際行動擔負起客運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p>

    旅客至上,是一代又一代客運人扶老攜幼、排憂解難的集中體現,也是煙臺港人始終對“奉獻、敬業、創新、創業”的孜孜追求。

    “孫班長,真是太感謝你了,要不我父親可能就走丟了,謝謝,謝謝!” 2021年的某天,正在售票廳巡視的孫艷輝,看到一位大爺在廳內來回轉悠,忙上前詢問。了解到老人是來接從大連過來的妹妹,但并不清楚具體航班。見此情形,經老人同意,及時與他女兒取得聯系。溝通得知老人家患有老年癡呆癥,時而糊涂時而清醒,為了老人安全著想,孫艷輝立即自掏腰包為老人打上車,將其順利送回家。

    陪伴“雷鋒車”二十余年,她用貼心周到的服務溫暖過往旅客,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每逢春節,她都會收到來自以前幫助過的乘船旅客的新春問候和惦念。孫艷輝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著剛入港參加工作的“徒弟”王爽。如今,王爽已從師父手中接過“雷鋒車”,也變成了像師父一樣的擔當負責、用心服務旅客的骨干力量。

    父傳子、師傳徒……五萬余封表揚信的背后是廣大乘船旅客對客運人的認可,幾代雷鋒車志愿服務者將“雷鋒車”精神薪火相傳、賡續前行。

    每一份擔當堅守,是精神傳承的延續

    五十年光輝歲月,木楫舟船變身大型豪華客滾船,旅客年運量也由不足十萬增至400余萬,“雷鋒車”見證了數代客運人為事業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的腳步。同時,客運人始終把“雷鋒車”項目和“雷鋒車”精神作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不遺余力,與時俱進。

    在傳承和發揚“雷鋒車”精神的同時,雷鋒精神在山東港口煙臺港“三地四站”實現由點到面的轉變。愛心便民柜、醫療急救箱、共享充電站,以及母嬰室、軍人候船室等愛心服務設施,煙臺港客運站的‘四心’服務工作法,龍口港客運站的“雨天一把傘迎進來、冬季一杯水暖起來、送站搭把手提上去”,蓬萊港客運站的“紅馬甲”志愿服務隊都是“雷鋒車”精神最好的詮釋。

    “我的父母和姐姐因‘闖關東’留在東北,在這邊工作的我,每年都要回家看望服務他們,算算也得有三四十年了,每次回家都要準備花生油、蘋果呀,東西多都是靠你們推著‘雷鋒車’幫忙,看著這車換了一代又一代,也看著你們的服務越來越好,每次到客運站就感覺跟到家一樣?!蹦赀^六旬的旅客李先生說。

    在雷鋒精神的引領下,煙臺港客運公司始終秉承“服務到家、感動到心”的服務理念,從旅客角度出發,思旅客所思,想旅客所想,做實做細 “有溫度的服務”。全體客運人立足崗位,苦練技能守初心,先后涌現出港口客運員全國總冠軍柳子玉等一批先模人物,“煙臺港客運,德納四??汀逼放埔苍絹碓巾懥?。煙臺港“雷鋒車”志愿服務也獲得乘船旅客的高度認可和好評,“雷鋒車”志愿服務項目先后獲得“山東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全國港口行業志愿服務銀獎等榮譽。

    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以來,山東港口“同心同德、忠誠奉獻、創新開拓、追求卓越”核心價值觀,不斷豐富煙臺港“雷鋒車”品牌內涵,賦予了新時代使命,推動學雷鋒和志愿服務活動在煙臺港蓬勃開展,涌現出一大批學雷鋒的先進典型和道德模范。熱心公益,平均兩天就做一次好事的李志林;挺身而出,勇救落水兒童的劉春曉、遲兆勇;向火而行、危難時刻挺膺擔當的陳國勇;17年來,無償獻血6.4萬毫升挽救80余人生命的張寶華;身先士卒、始終沖在救援搶險最前列的閻俊峰……他們用行動踐行山東港口精神,書寫最美山港人的時代風采。

    風雨同行五十年,初心如磐揚精神?!袄卒h車”沐浴半個世紀的風雨,見證了山港人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的生動實踐。展望未來,煙臺港客運人將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車”精神,以雷鋒精神凝聚奮進合力,為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世界一流企業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男人下部进女人下部视频